10月23日,建党百年中国反贫困历程与经验研讨会在南望山校区迎宾楼举行。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喻立平、副主席安向荣,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徐勇,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胡守庚,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海湘,德信体育院长阮一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的专家学者,《江汉论坛》、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媒体以及我校德信体育师生代表150余人参加研讨会。
黄晓玫、喻立平在开幕式上致辞。黄晓玫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学校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地大经验,受到了上级部门、帮扶地区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将以建党百年为契机,接续从理论与实践上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喻立平认为,总结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反贫困的历程,需要深入研究反贫困中的经验、成就、规律以及与现代化、与人类文明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特别是深入总结出符合中国实际和国情的反贫困理论。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告一段落,乡村振兴阶段较之脱贫攻坚更深入、更全面、更持久,也更艰难,需要我国社会科学界整合力量,运用脱贫攻坚的经验,充分发挥专家的智慧,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北京大学等单位的11位专家作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主要聚焦建党百年中国反贫困历程和经验的梳理提炼、建党百年中国反贫困实践和成就的学理解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和发展论述的深度阐释、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未来展望等议题展开讨论。
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研究员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实践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反贫困时期,梳理了每个时期反贫困的主要策略,并提炼出涵盖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国际合作诸维度的反贫困经验。
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徐勇从田野的深度与理论的高度互动中形成了基于中国经验的学术概念和学理解释,认为中国消除贫困的巨型社会工程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将国家动员能力、组织能力、改造能力、发展能力、整合能力聚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国家善治能力,它是深深蕴藏在中国政治社会制度之中的内生力量,是中国制度优势的外在表现。徐教授的报告具有很强的学理性和原创性,也具有历史穿透力和学术洞察力,引发我们深思。
北京大学雷明教授立足于底层与上层的协同互动,从初心使命、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路线、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等层面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摆脱贫困的内在逻辑。
北京师范大学张琦教授聚焦时代精神,指出脱贫攻坚精神是一笔宝贵财富,不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政治和组织保证、路径和方法保证、精神和动力保证,也将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动力。张教授阐释了脱贫攻坚精神的八个内涵,总结五大意义,提炼了四条时代价值。
中国农业大学左停教授在国内与国际、宏观治理与微观能力的双重互动中提炼中国反贫困理论的特性,认为地方性的反贫困实践、全国性的反贫困政策与普适性的反贫困理论三位一体、协同发力是中国反贫困理论中最为鲜明的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郑风田教授通过对中国反贫困历程的梳理,将其经验概括为长远战略目标的制定、持续创新、党的领导、监督与问责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举国体制所汇聚成的强大国家治理能力。
西安交通大学燕连福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共享发展理念的目标是解决公平正义问题,内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贡献不仅是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富共享思想,而且超越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均贫富思想,同时为世界共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华中农业大学梁伟军教授深入阐发了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群众主体观生成的理论基础、实践依据与核心观点,凝练概括了贫困群众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体素质和首创精神,并认为习近平扶贫工作的群众主体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中师范大学陆汉文教授聚焦城乡融合,基于浙江湖州市的案例,指出城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双向融合和相得益彰是城乡融合发展的表现与特征,通过逆城镇化、市场以及政府的推动形成要素流动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动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韩美群教授聚焦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从政府、社会、市场、农民等多视角,提出了多元文化主体激活乡村发展的三条路径。
中国地质大学李海金教授则聚焦人才振兴,从“人力资本—城乡融合—农民主体性”“能力—权利—动力”分析框架出发,提出了乡村人才振兴的策略和路向。
德信体育副院长李海金作闭幕总结,指出本次研讨会的三个特点:一是专家学者学科多元,视野开阔。专家学者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多个学科,并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探讨了中国反贫困的历程与经验等主题,拓展了我们对贫困与发展问题的认识广度、宽度和深度。二是研讨论题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实践与理论相互碰撞。专家学者既关照国家的顶层又关照社会的底层,既关照总体的政策又关照地方的创见,既有高度提炼的概括性、解释力强的概念和理论,也有鲜活的、生动的实践过程与典型案例,展现了中国百年反贫困的伟大征程。三是研讨成果既包含了历史、经验的回顾与总结,又包含了对新发展阶段的探索与展望。专家学者站在当下回顾历史,基于历史瞻望未来,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反贫困事业的演变逻辑,到人民群众诉求的变迁与国家发展目标的接续,既饱含着浓厚的学术思辨,又承载着真挚的家国情怀。
本次研讨会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我校主办,德信体育、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地大分中心承办,旨在总结建党百年中国反贫困的历程与经验,交流中国的减贫经验与启示,阐释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研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微赞直播平台和腾讯会议平台,吸引了2000余人线上参会和留言讨论。